來源:中考網(wǎng)整理 作者:中考網(wǎng)編輯 2017-01-12 18:37:47
初訪古隆中
周沙塵
湖北省襄樊市西南13公里處,古稱鄧縣隆中。它之所以為世代人民所仰慕,主要是因為諸葛亮在這里住過的緣故。
在金風送爽,玉露生涼的重陽時節(jié),我去初訪古隆中,憑吊諸葛亮故宅。從市區(qū)出發(fā)汽車行駛約30分鐘就到隆中山口,山口有一座三門石坊,正中刻有“古隆中”三個大字,背陰刻有“三代下一人”五字,含義很明顯,“大名垂宇宙”的諸葛亮是夏、商、周以后的一千幾百年來唯一的人杰。石坊兩旁刻著杜甫“三顧頻繁天下計,兩朝開濟老臣心”的詩句;還刻著摘自諸葛亮《戒子》一文中的“淡泊明志,寧靜致遠”八字。這杜甫的詩贊和諸葛亮的遺文,大體上說明諸葛亮一生的為人。由此我聯(lián)想到蘇軾的兩句詩:“誰言襄陽野,生此萬乘師。”他是有感而發(fā),若不到古隆中,也難領(lǐng)會。
諸葛亮17歲定居隆中一處依山傍水的村莊,過著邊耕邊讀的田園生活。這就是胡曾在《南陽》一詩中所詠的:“世亂英雄百戰(zhàn)余,孔明方此樂耕鋤。”諸葛亮躬耕南陽,與古代一些逃避現(xiàn)實的隱士是不同的,十年期間,他發(fā)奮讀書,廣交士林,認真研究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文化和軍事史實,以“觀其大略”,還密切注視著天下形勢,自比管仲、樂毅,視社會的安定與動蕩為自己的責任。所以,有人把他與當時一位杰出人物——龐統(tǒng),并稱為“臥龍”和“鳳雛”。
諸葛亮27歲那年。劉備三次來到隆中,虛心地向他請教統(tǒng)一全國的大計。諸葛亮向三顧茅廬的劉備認真分析了當時的形勢,從戰(zhàn)略著眼制定了隆中決策,這就是著名的《草廬對》。話雖只有三百多字,但有對魏、蜀、吳的力量估計,也有統(tǒng)一全國的方針、措施。他最后還肯定地說,只要按提出的決策行事,“霸業(yè)可成,漢室可興”。他的主張說得劉備欽佩備至。在劉備的卑詞厚禮相邀之下,諸葛亮感于劉備“帝室之胄,信義著於四海,總覽英雄,忠賢若渴”,便跟隨了他出了山。從此,他們“感通君臣分,義激魚水契”。諸葛亮一刻也沒有忘卻自己的責任,為實現(xiàn)隆中決策,“鞠躬盡瘁,死而后已!”故世人一致稱譽他是“漢室棟柱”、“治世良材”。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(shè)備訪問中考網(wǎng),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