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中考網(wǎng)整理 作者:中考網(wǎng)編輯 2016-12-14 15:17:32
嶗山絳雪
葉楠
在山東二十多年,卻沒登過嶗山。有過機會,都因航行事務而沒能成行。但對嶗山并不生疏,出入膠州灣,總是會看到它的。每次從嶗山山腳馳過,仰望拔海而起的[同‘攙’]崖斷壁,險峻山巔,更加神往。這都是由于薄松齡所著《聊齋志異》的緣故!读凝S志異》中明白指出故事發(fā)生地點為嶗山的篇目,只有《勞山道士》、《香玉》兩篇,估計取材于嶗山的還有一些。我國很多名勝,固然有些由于景色雄偉、壯麗、但更多的是由于與我國歷史足跡相聯(lián)系的,而文學作品又賦予它們以雋永的色彩。可以說,文學增添了自然的魅力。杭州的西湖是秀麗的。如果沒有雷峰塔的故事及其他歷史遺跡和傳說,如果沒有詠吟西湖的古代詩鹿茸,那將遜色得多。鎮(zhèn)江的金山寺,如沒有白娘子的“水漫金山”,也只是一座古剎罷了。赤壁在地貌景觀上并沒有什么特異之處,正因為有了《三國演義》和蘇軾的《赤壁懷古》,人們才去憑吊它。揚州早已找不到二十四橋,但名句:“二十四橋明月夜”,卻能給人以想象。在某種意義上講,文學的閃光是不會泯滅的。
《聊齋志》志中的《香玉》,開篇直書:“嶗山下清宮,耐冬高二丈……”不但指明故事發(fā)生在嶗山,且指出在下清宮。下清宮的山凹之中,它掩于修竹蒼楹之間,在海上是望不見的。越發(fā)使我想親臨其境。
今年早春,由于偶然的機會,去了一次嶗山。這一天,陰天,而且刮大北風,氣溫幾近于零度。臨行之時,有人說,這個節(jié)令,山花還沒有開放,天氣又不好,還是改期為好。我也不無躊躇。但還是去了,這也還是由于想到柳泉先生的緣故。在途中,我想,經(jīng)過前些年的動亂,柳泉先生當年漫游之處——《香玉》中所寫下清宮,大概只有殘垣斷壁了,觀中古木花卉,也不復存在了吧!至于香玉——那棵白牡丹,絳雪——那棵耐冬,還有黃生寄魂于白牡丹——那棵白牡丹,書中寫著是都已死去了的。到下清宮以后,出乎我意料的是,觀宇還在,只是,其中陳設蕩然無存,門窗也大都損壞,現(xiàn)正加緊修復中。但觀中古樹大都完好。便我極為驚奇的是,在觀中的庭院里,竟長著一株高大的耐冬,樹下一簡易木牌上赫然寫著:“此耐冬——山茶,即蒲松齡所著《聊齋志》中《香玉》篇之絳雪。”在這百花尚未開放之際,它卻滿樹繁花。
編輯推薦:2017年中考語文經(jīng)典現(xiàn)代文選讀匯編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(wǎng),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